近年来,海南加快推进★◆◆■■■“清凉城市”建设,海口、三亚★◆■★、儋州等地陆续开展试点工作,打造兼具热带风情与宜居体验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样板◆★◆◆■★。
在林光明及其团队的指导下,儋州将“清凉城市”理念引入规划设计文件,例如《环新英湾地区风貌管控导则》设置专门的“清凉城市■◆■★”设计章节◆◆■◆★★,学校◆◆、住宅◆■■、商圈等众多建设项目在设计时就强调气候适应型规划设计理念。
近日◆■◆■◆,2025年“海口杯★■★”篮球联赛(龙华赛区)公开赛在友谊·国贸城中心广场打响■◆。
“近年来◆★■,避暑旅游需求愈发旺盛,打造‘清凉城市■◆★’可很好地满足市场对避暑地的需求■■。★■★■◆”潘志新说■◆,海南具备发展■◆◆★■★“清凉城市”旅游的多种有利条件★◆,可以开发出很多◆◆■“玩法◆■”。
根据《海南省清凉城市规划技术导则(试行)》◆■,“清凉城市”建设是指基于气候适应性理念构建的城市可持续降温系统,通过生态调控与工程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科学干预城市热环境形成机制,系统性降低城市热岛强度、改善微气候环境■◆,实现城市热环境优化与人体热舒适度提升的双重目标
在三亚,绿化网络成为降低城市温度、重塑生态肌理的◆■“秘籍”。海棠湾四季酒店至海棠广场超级绿道上,总有跑步者★◆★★■■、散步者的身影,草木郁郁葱葱,多种热带植物高低错落■◆■★■,为市民游客撑起◆■“遮阳伞”★◆■◆★■。
儋州环湾新区邻里中心项目同样注重植被的运用。“项目周边种植了各类高大乔木与低矮灌木★■◆■,构建多层次的绿化景观,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吸收热量,有效降低周边区域的温度。”中建一局环湾新区邻里中心项目(一期)总工程师洪立功介绍◆◆★★。
近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海南“清凉城市”建设相关工作。随之出台的《海南省清凉城市规划技术导则(试行)》,为各地建设“清凉城市”提供了规范参考。加之此前海口、三亚、儋州等地的试点探索,“开着空调”的城市,正在从理想变成现实★◆。
连廊与楼宇形成的阴影区◆★◆,成了小区居民户外活动的好去处。“这里不晒■◆、凉快,我们每天都聚在这儿下象棋★■。”住户李大哥说。
◆◆★★“学校的自然通风系统非常有效,就算室外日照强烈★★■■■,但一进入建筑物,人就会感觉凉快起来。”校长郭尚文(Jari Grosse-Ruyken)说。
★★■“植被覆盖度高的地方★◆,能够很好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比如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及其周边地区是海口的‘城市绿肺’◆★★,公园里绿树成荫,比市区要清凉很多★■★■。”潘志新说。
海口骑楼沿街而建,底层沿街面后退,留出公共人行空间,形成“上楼下廊◆■◆◆★◆”的建筑形态。长廊沿街面连成一体■◆,行走其间,可避免日晒雨淋◆◆。
“内地很多游客误以为海南的夏天一定是酷暑难耐◆■■,很多人忽略了海南是个典型的热带岛屿省份。受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的影响,海南其实很少有极端高温。”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潘志新说,从全国来看,海南并非我国夏季最炎热的地方。
在海南,源源不断的海风是得天独厚的“降温工具”,如果能通过合理的风道设计◆◆,将自然风引入城区,便可有效实现自然降温■◆。
★◆◆■■◆“在这儿坐着很凉快。★■◆”海口市民刘艳带着儿子乐乐坐在观众席,遮阳篷及周边连廊投下的阴影让他们免受日晒◆★,可以更专注地观看比赛、享受体育带来的乐趣。
从“一张白纸■◆”着墨起势,这是儋州环湾新城打造“清凉城市”的优势。相比之下,海口的城市建设已基本成型★■◆■★◆,◆■★★“大动干戈”难度过大,更多方面需要从◆◆“微改造■■■◆★◆”下手,口袋公园、林荫道等是“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在海南中南部山区,气候更加适宜★◆★。“海南的雨林腹地常年保持22℃左右★★◆■,是名副其实的‘避暑天堂■◆■■◆’。”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铁军介绍。
“打造‘清凉城市’,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各方共同努力■◆■。”林光明说■■★◆,政府应该做好顶层设计,有步骤、有节奏地★■、科学地推进★★■■■★,同时加强政策的供给配套,引导企业作为“清凉城市”打造的核心主体,在开发建设时平衡企业利益和公众利益■◆◆。
儋州市发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战略投资部经理李世玲介绍,该项目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宽大的挑檐以及巧妙设置的通风廊道,让自然风能够顺畅地在建筑内部流动,营造凉爽舒适的室内空间。
在《三亚市城市更新专项规划》(2024版)中,也明确提到通过老城片区三维立体绿化、增加城市凉爽点等措施◆■◆,全力推进三亚“清凉城市★■★◆★”建设。
2024年11月,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我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k8凯发体育手机版,已明确住宅建筑底层设置架空层用作通道、布置绿化小品◆★★◆、居民休闲设施等公共开放空间的★■■◆■◆,其建筑面积不计入计容面积■◆。住宅及其他类型项目内的风雨连廊不计入计容面积、不计建筑密度。
自带★■◆◆★“清凉加成★◆”的建筑是什么样的?如果想知道答案,不如到海口骑楼老街感受一番。
加之新近出台的《海南省清凉城市规划技术导则(试行)》,为各地因地制宜建设“清凉城市■◆◆★”提供了参考■■■。
“在高温天气下★■,林荫道与无行道树道路相比,平均气温低3℃—6℃,还能有效降尘、减少紫外线伤害,海口将新建改建更多林荫道,形成上规模的■★‘城市绿廊’体系◆■◆★。”海口市城市管理局绿化科科长陈红光表示★■★,除了大力推动林荫道改造外,海口还将通过加强行道树管养◆★,塑造更多可休憩可活动的公共空间。
1849年,海口市的四牌楼街建起了第一座骑楼,由从东南亚返乡的琼籍商人所建◆■★◆。海南为城市“降温”的探索,其实早已开始。
和一般的户外比赛不同,球员在广场中央遮阳篷下跑动■★★■、跳跃、投篮★■★,不受刺眼阳光影响。
2020年以来■■◆■◆■,广州与世界银行合作开展“中国可持续发展城市降温项目”试点工作◆◆■◆★★,编制了可持续城市降温街区设计导则,推介居住、商业、工业、历史街区4种典型街区因地制宜应对炎热高湿气候的设计模式◆■■。《2024年广州市气候公报》显示,2024年广州城市热岛强度降低到201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5年5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推进“清凉城市”建设,对原有建筑加装连廊■■◆★、电梯等配套设施,允许增设的地上停车库、配电房“下改上”等不计入容积率。
基于此,2024年,海口利用闲置绿地和棚改遗留边角地,共建设12个口袋公园——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仅能满足市民休闲健身需求,还能为城市添绿降温。
而且◆★★,海南夏季经常会有对流雨和台风雨,能给湿热的天气降温◆■★■★。此外,海南保留有大面积的热带雨林◆★★、红树林、湿地、农田等,能很好地蓄积热量,有效调节局地小气候。
截至2024年底,海口市口袋公园数量累计达到174个,为市民游客带来更多清凉体验★★★★■◆。
“新加坡政府要求所有在城区中心的开发项目都在一层提供有顶的走道,在日晒雨淋等天气中为行人提供保护。”海南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洋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首席规划师林光明介绍★★,“新加坡的◆■‘风雨连廊★★■◆◆’覆盖面很广,确保人们通往住宅、商业区和交通节点的道路能遮阳避雨。”
以此为灵感,海口市龙华区★★■“清凉城市”试点项目友谊·国贸城在升级改造中加入了连廊设计■★,一方面可以遮阴避雨,另一方面突破传统商业空间构造,将商场的三大区域连成一体,使商场动线更加丰富。
“相较于高海拔地区,海南因为纬度低,光照充足。”潘志新进一步解释◆◆■★★■,海南大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超2000小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户外活动的热情,也对海南夏季的旅游业产生了一定影响。
2009年■■■■◆,湖北省武汉市提出打造6条风道,持续加大自然风道保护力度,将郊外的★◆◆★◆◆“清风”引入中心城区,带动城区内部的水域、山体、绿地等人工风道,实现城市“自主呼吸”■★■。此外◆■,武汉市审批建筑项目增加风环境评估环节,如果建筑在风道垂直方位的占立面过大,将无法通过审批。
进入夏季,离开空调房、走出家门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高温和日晒让人们对户外活动望而却步。
据了解,作为2025年10项省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目前海南已经启动49个口袋公园项目建设,涉及16个市县◆■★★★◆,其中海口计划于今年新建龙华区金龙小憩、琼山区振发小游园等10个口袋公园,让市民■◆■■◆“出门进园◆■、推窗见绿”◆◆■。
2025年1月23日,三亚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布了《三亚市绿色宜居城市规划》,提出借鉴新加坡★■“凉都★■◆◆◆■”经验,修建有盖步行空间,与绿道、慢行系统相结合。推动从城市道路■★、街巷向城市公园转变,实现街区即公园、院巷即公园、道路即公园,实现从城园分离到城园融合。
“我省将充分借鉴新加坡、纽约、广州等地经验,系统梳理本省气候条件与城市建设特点,通过■★■‘清凉城市’的建设★■◆,提升城市街区活力■■,着力改善城市形象。”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专项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明年年底,我省将建设一批小切口、见效快、可复制的示范性项目,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和案例,在全省范围逐步有序推广“清凉城市”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宜居度■◆◆。
这种为道路和建筑“加盖”的方式,是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为城市“降温◆◆”的常用措施,也是海南打造“清凉城市■★◆◆◆■”的“招式”之一。
近日,《海南省清凉城市规划技术导则(试行)》出台◆■★◆★◆,提供了适用于海南省自身特点的清凉城市规划设计技术内容,针对生态冷源系统、清凉廊道系统、清凉居住社区★★■、清凉公建街区★■◆◆★、清凉开放绿地、清凉绿色交通6个方面应用场景,制定24项措施、74个工具■■★■,供市县结合实际予以选择,并应用到具体建设场景◆★。
即将竣工的儋州环湾新区邻里中心项目是一个融度假、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为一体的全景式商务综合体,其在设计阶段就全面融入“清凉城市”理念。
如果从空中俯瞰★★■■★,不难发现这是个“连起来■★◆★”的小区——楼与楼并非相互独立,而是通过一条条钢联桥相互连接,为住户搭起不间断的“遮阳伞◆■◆”。
4月28日,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发布《清凉海岛 海南夏季旅游攻略》,涵盖“上山、下海、入馆、悦文”四大主题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清凉海南”的多种“打开方式”★■◆■★★。
同样“引风入室”的,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海南比勒费尔德应用科学大学★■■★■。无论进入任何一栋建筑物,前来参观的师生们第一感受都是“凉爽”。